從規模看,中國早在2010年便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現在,全球幾乎所有的一流制造企業都在中國建立起了業務。中國制造業也不再局限于生產廉價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與資金密集的裝備制造業產品越來越多。部分有實力的中國制造企業也開始收購西方競爭對手資產。有統計顯示,自2009年以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已經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一大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進入產業化階段,包括百萬千瓦級超臨界火電發電機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成套設備、精密高速加工中心、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等,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格局。
不過,與高端制造業的龍頭老大美國相比,中國的整體競爭力水平還相距甚遠。美國高端制造業首先是“血統”純粹,無論是技術、知識產權還是品牌等,幾乎清一色為美國“制造”,而中國高端制造業的技術一般源自“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真正自主創新比例不高,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其次,美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一直依托其全球領先的研發基礎、金融服務以及豐富的新技術產業化經驗支撐,而這方面恰恰是中國的軟肋。勞動生產率方面,美國高端制造業大約是中國的23倍。更為關鍵的是,在高端制造業的存量領域,美國企業構筑的“高邊疆”(原指美國的一種軍事戰略,后引申為將某種技術優勢深度拓展),讓中國同行在相當長時間內難以逾越。僅一個波音公司,去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817億美元,運營收益為63億美元。波音公司截至去年的儲備訂單價值達到創紀錄的3900億美元,其中去年獲得的凈訂單價值就為1140億美元。而擁有200家企事業單位、21家上市公司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去年的銷售額不足500億美元。至于被國人寄予厚望的中國商飛,要在民用干線飛機領域比肩波音,絕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