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政策鼓勵下,中國制造業在技術升級、專利標準和品牌塑造方面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以華為為代表的制造企業正在改變中國企業只能參與低端國際分工的尷尬狀況。但整體而言,中國同行要想超越美國,至少10年內不現實。即便是華為,其最為擅長的仍是在西方跨國公司為其搭好的技術平臺上進行生產,盡管這種局面正在發生改變,但短期內不大可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在復雜程度更高的行業,例如激光切割機、重型汽車液壓機、核壓力容器等所用特種鋼材和先進醫療設備,中國企業實現重大技術飛躍的可能目前還相當有限。
最近10年來,外資企業對中國制造業的市場控制度不斷上升。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由外資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3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中國已取得的產業進步遠遠比不上外資的產業控制趨勢。
另一方面,美國的“再工業化”、低碳經濟、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發展路線,意在鎖定高端制造領域,謀求塑造新的競爭優勢。這不僅對中國高端裝備業未來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而且還將擠壓已經形成優勢的產品市場空間。因為金融市場對產業支撐能力強,加上超強的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美國有可能率先掀起自新經濟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產業革命,重新切割全球產業版圖,從而再度形成對中國經濟與技術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