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兩化融合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由此可見,智能制造在《中國制造2025》當中的分量。截至目前,《中國制造2025》發表已經兩年半,我國出現了“智能制造熱”的現象。這個“熱”來源于三個原因:第一,“招工難、用工貴”成為困擾企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二,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需要借助于新的方法;第三,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使得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勢不可當,而如今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各國的熱點和各國競爭的焦點。結合“智能制造熱”的現象,屈賢明教授圍繞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展開分享,并就企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提出了寶貴意見。 屈賢明 中國智能制造 進入成長發展期 什么叫智能制造?屈賢明認為,智能制造是制造技術與數字技術、智能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它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感知、優化決策、執行控制、深度學習四大功能。主要以高效、優質、柔性、氫解、安全、敏捷的制造產品來服務用戶,簡而言之,智能制造就是要給用戶和制造商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態勢,屈賢明教授用三十二個字做了一個概括,即頂層設計,基本就緒;專項行動,全面落實;試點示范,初見成效;城市地區,梯次展開。 頂層設計最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兩個文件的出現,這兩個文件明確提出了智能制造的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有了頂層設計,再通過專項行動來落實,這里的專項行動指的是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新模式應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全面展開、制定標準體系等。經過三年的時間,試點示范在我國已經初見成效。初步估算,全國建成的數字化車間不少于1000個。 關于“城市地區,梯次展開”,屈賢明以東莞的智能手機產業為例,將東莞以智能產品為領頭,發展智能制造,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進一步延伸發展智能服務、發展智能制造的模式,稱之為“東莞模式”。而杭州則走出了“工廠物聯網+云平臺+制造業”的模式,同樣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總的來講,屈賢明認為,中國已經渡過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進入了成長發展期。 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必須堅持三步走戰略 據悉,數字化、網絡化的普及應用使得信息的獲取、使用、控制以及共享變得極其快速和廉價,產生了真正的大數據,創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應用的范圍無所不及。而大數據爆發式的增長,對智能制造過程產生巨大的影響,以至于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圍內高速發展,已形成從量到質的根本性飛躍。“如果說數字化、網絡化是這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開始,那么可以預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和廣泛應用,將是這次變革的一個高潮。”屈賢明表示,正是由于數據化、網絡化和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變化,因此有必要來研究中國智能制造的新方略。 此外,屈賢明認為“中國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既要借鑒各國的經驗,但又不必照搬,我們可以并行發展,用人工智能、互聯網來解決數字化制造中存在的問題。”基于這樣的背景下,經過一年的努力,吸取了日本三菱電機、西門子等一些國外企業和專家的意見之后,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種智能制造基本范式,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將其稱之為“新一代智能制造”。 “未來二十年,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引領,換道超車;并行推進,融合發展;因企質宜,產業升級’的三步走戰略方針。”屈賢明說。通過三步走的戰略,力爭2020年數字化、網絡化制造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部分領域進行探索;到2025年,數字化、網絡化制造在制造企業廣泛應用,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重點領域試點;到2035年,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制造業推廣應用,制造業的總體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為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獻策 論壇中,屈賢明提出,不希望企業一提到新一代智能制造,便一窩蜂地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他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距實際應用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對于大多數企業,還是先做好數字化、網絡化,再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機遇。 同時,屈賢明還引用了東莞一家企業推進智能制造的思路和想法,來給寶安企業建議。第一,要開展進一步自動化和信息化,從點到線,再到車間和工廠。第二,推進精益生產、優化生產工藝是基礎。第三,進行需求分析是必要的程序。第四,找準突破口,從關鍵環節、見效快的環節下手。第五,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第六,人才培養是主要的保證。
|
|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一周內進行,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3、本網原創的新聞,未經本網允許,私自轉載者,本網保留追究其版權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