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近4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制造業目前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光鮮的背后是我國制造業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結構嚴重不平衡的尷尬現實。為此,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號召,以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為主要實現手段,真正實現制造業的強國之夢。要想讓制造業騰飛,創新是其靈魂。當智能化產品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落后的傳統的產品將失去競爭力,即使它再廉價也會滯銷。當電視機能直接根據你說出的指令進行節目的切換時,你還會去使用遙控器么?當汽車不需要你操作就能將你從辦公室送回家里時,勞累了一天的你應該也只想在車上小憩吧。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將會深刻的影響制造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大數據為依托,通過應用軟件使制造設計更加多樣化。同時,大數據分析系統(DES)和三維仿真模擬系統(SMS)構建的連續變量優化模型,利用計算機三維建模技術變為能反復修改的數字軟模型,配合動態仿真,能從生產和使用的層面對制造和創新設計進行全方位的模擬和檢驗,最大化滿足工業設計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從“重新定義中國制造”不難看出,中國正在努力撕掉中國生產的標簽,從過去的幾十年,到未來,這個基準是不會改變的,不光是為了在世界環境中打下制造強國的烙印,同時,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當今時代,國內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質量、產品工藝、新功能需求,尤其是個性化定制等需求不斷提高的條件下,生產企業在努力創新的同時,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則是品質為上。那么想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品質,我們需要做哪些努力呢?例如中國現在的很多生產企業,仍然停留在半自動化,或是實現了自動化,但沒有形成一體化平臺體系的階段,也可以說人工參與的步驟仍然很多,想要減少生產環節的錯誤率,另一個問題則是信息之間的不流通,造成信息丟失,傳遞不準確,想要解決此類問題,提高產品質量。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建立一體化平臺,而實現一體化平臺對于質量提高的最大好處在于,可以滿足生產柔性化、可重構、精益化、數字化、敏捷化和可配置化,建立三個維度,系統層級(設備、控制、車間、企業、協同)、生命周期(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智能功能(資源要素、系統集成、互聯互通、信息融合、新興業態),在技術上實現物理信息融合,全面覆蓋企業生產、管理,銷售與信息決策全過程,同時,實現全過程的實時監控,故障監測報警,將質量問題消滅于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