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機器代人,源于企業的“招工難、招工貴”。調研顯示,廣東制造業員工實際工資在2013至2014年間增長了5.8%,2014-2015年間增長了8.3%;湖北制造業員工的實際工資在2014至2015年間增長了5%。2014年至2015年,廣東制造業企業就業人數下降6.3%,湖北下降3.3%,其中一線工人下降幅度最高,而技術設計人員則略微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的勞動力優勢正在喪失。2015年中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包括年終獎)為4216元/月,折合635美元/月(按2015年底名義匯率折算),低于美國的3099美元/月,但高于同期越南的206美元/月、馬來西亞的538美元/月。 盡管如此,研究團隊并不認為中國制造業正在喪失競爭力。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CEES管理委員會主席程虹對財新記者表示,在國際競爭中,中國制造業企業具有規模效應,且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較勞動力低廉的國家仍具優勢。未來,中國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與管理提升完成轉型升級,目前已有不少中國企業在國際上躋身前列。 CEES調查發現,2015年只有13.3%的中國企業使用進口中間品,其價值僅占全部投入品價值的3.7%,企業對進口資本品的依賴,則高于進口中間品,這表明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在提高。2015年使用進口設備的企業為27%,而進口設備占機器總價比重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