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制造2025》描繪的愿景,中國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必須歷經磨礪,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質量效益競爭、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四大轉變。其中,如何提升“中國制造”的質量水平,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國務院參事張綱:中國的制造業質量效益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以價格優勢贏得競爭。以2013年為例,中國商品有近80%是以價格優勢來贏得競爭的,而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質量優勢贏得競爭占比高達56%,甚至是65%。2015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將質量作為重要內容,至少有三點意義:第一要解決我國現階段質量效益不高的突出矛盾;第二,凸顯了制造業升級的關鍵,創新是靈魂,質量是生命;第三,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中質量時代的要求。實施質量為先的方針,就要在質量創新中促進制造業的升級。對制造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四個方面的質量創新:第一個是質量技術的創新;第二是質量管理創新;第三是質量基礎建設的創新;第四是質量文化創新與工匠精神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