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用工成本和要素成本的不斷攀升,使中國制造業的明顯優勢已經蕩然無存。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下降了560萬,直接導致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國制造業工資普遍達到3000元至4000元,遠高于東南亞等國。據波士頓報告,中國制造業對美國的成本優勢已經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國生產只比在中國生產貴4%。
更引人關注的是,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回歸”和發展中國家的“中低端分流”的雙向擠壓。一方面,制造業向發達國家的回流已經開始,蘋果電腦已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產,松下公司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日本國內。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一些東南亞國家,正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轉移,耐克、優衣庫、三星、富士康等知名企業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最后,我國制造業依然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這對于資源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和影響。過去那種靠犧牲環境資源換來暫時的地方經濟的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中國制造業必須向綠色發展轉型。所以中國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升級已迫在眉捷。
就在剛剛公布的,5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為49.1%來看,雖然較上月終值48.9%小幅回升,但該數據仍是13個月以來新低,且連續三個月處于榮枯線下方。這說明了中國制造業在錯過了很多主動轉型升級的契機后,目前正在經歷痛苦的被動產業結構升級中。那么中國的制造業將如何轉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