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沈陽機床集團在等待著新35條的細則。
今年8月19日,國務院出臺《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意見》的新35條之后,東北的重工業企業都在“聽著樓梯響,等著人下來”。“國家出臺35條,我們聽了比較振奮,覺得這是機會。這幾年是我們工作發展最關鍵的窗口期,把握好了,我們可能就會很繁榮,沒把握好就會困難。但是國企改革涉及到的很多根本東西還需要推動。很多政策剛出臺,地方怎么推動,現在還在醞釀摸索期。”沈陽機床集團宣傳部長黎先東說道。
體制機制性問題凸顯
沈陽機床集團綜合管理處的一個辦公室里,擺了很多臺舊電腦。這些電腦使用已經超過了八年,有些已經淘汰很久不被使用了,但企業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這些電腦上都有國有資產的編號,如果折價賣掉,就涉及到國有資產貶值和損失的問題。小到辦公室的一臺電腦,大到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對于資產的處置,企業并沒有太多的自主權。
不僅對資產,對人員也缺乏自主權。對國有企業來說,員工只有“入口”沒有“出口”。“真正市場主體,就會隨市場波動調整員工數量。企業遇到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就招人,不好就裁人,用人是很靈活的。但對國企的要求是,必須兼顧創新改革與穩定。我問過下面的一個千人規模的企業,按照目前的情況需要多少人,負責人說人肯定是多的。”黎先東說。
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身份早已是老生常談。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國有企業為了一個決策需要打報告層層請示和報告,一旦跟不上節奏,機會就沒有了。
想通過混合所有制來對企業的機制進行改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2007年到2008年,沈陽機床集團也嘗試過股權多元化,當時集團拿出49%的股份分成兩家,一家30%,一家19%。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此事就擱置了下來。
東北的老工業國企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對國有企業而言,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要求是國有資本占主導。如果這樣,戰略投資者不一定愿意來。而且如果投資者投幾十個億可能會提出一些訴求,比如要求管理層要持股,而目前國有企業的態度是,管理層不能持股,但鼓勵員工持股。
對于像沈陽機床這樣的老國企來說,融資也是一大難題。企業想在省內貸款可以找省內的銀行,但如果去其他省份投資,本省銀行很難支持,外省的銀行對企業又不熟悉,這樣一來企業的融資成本就會提高。另外,企業對外搞投資,需要國資委審批,國資委讓企業根據投資額自己向銀行貸款,但是銀行有規定,沒有國資委蓋章則不能發放貸款。
早在“新35條”出臺之前,國家層面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一輪調研就已經開始,今年上半年,沈陽機床集團就接待了多批調研團。調研的結果基本是,老國企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凸顯,而且有很多問題顯現了很久,應該下決心解決。
跌宕二十年
沈陽機床集團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個縮影。
1993年,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沈陽第三機床廠和遼寧精密儀器廠共同重組在一起的,保留優質資產都放在沈陽機床股份公司。1995年12月沈陽機床集團成立。1996年公司上市之后,跟全國其他的制造業企業一樣,企業并不適應由計劃向市場轉型的過程。習慣了國家統購統銷,原材料調撥,只管生產不管銷售,甚至沒有營銷部門。轉型過程中陣痛出現了。
那是沈陽機床集團乃至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最艱難的時候:人才在流失,招不到好的員工,沒有好的產品,研發跟不上,困難時期一直持續到1999年。
2001年到2003年,國家開始實行下崗分流,沈陽對國企實行并軌制,中央省市包括企業自籌各1/3。在“下崗分流、減員增效”這一國企改革的整體方略之下,整個沈陽市產業大軍都經歷了一輪“下崗”大潮。
沈陽機床集團真正抬頭是2002年。當時整個市場環境變了,國家對各個行業的政策、導向都有所改變。之后就是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10年,各個行業都進入上升階段。在房地產的拉動下,重工業也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期。
2002年,沈陽機床全集團的全口徑銷售收入達到13.5億元,當年排在“世界機床排名”的第36位。當時企業根據整個國家經濟的形勢,決定擴大規模。到2007年,實現了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都突破100億,此時已經處于世界機床行業的第九位。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13億元,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七。
隨后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全球機床行業出現了30%-50%下滑。但2009年在國家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沈陽機床銷售額逆勢增長7%,銷售收入120億元,排名世界第五。彼時沈陽機床集團根本不愁銷路,產品供不應求。
2012年,沈陽機床自主研發的I5數控系統成功問世,今年4月開始正式進入市場,目前用戶的反饋良好。對于沈陽機床的研發,地方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從2007年開始,每年都會拿出5000萬元支持研發,省市政府還有一些其他的資金支持。這項研發一共投入了13.5億元,剩下的部分由企業自己出。“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利潤一年也就幾個億,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我們是拿不出這么多錢投入研發的。”沈陽機床集團宣傳部副部長楊新偉說。
改革一直在進行
沈陽機床集團的改革一直在進行。
第一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時,沈陽機床集團進行了企業改革,逐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2002年開始,沈陽機床集團進行主輔分離的改革,把醫院、幼兒園、總務處、房產處、商貿公司等副業和輔助產業逐步剝離。2007年沈陽機床集團由市區搬遷到經濟開發區之后,只保留了主業。此時,沈陽機床集團的員工數量也由過去的5萬人減少到1.3萬人。算上收購的云南機床廠和德國西斯集團,集團的員工總數在1.8萬人左右。“上世紀90年代末的國企改革,主要是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通過裁減冗員、分離主輔業,幫企業去掉了很多負擔,讓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在主業上。”楊新偉表示。
而如今,在新一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之前,沈陽機床集團就開始摸索企業轉型。
2011年的年會上,沈陽機床集團的董事長關錫友講話的主題是“大趨勢”,當企業依靠規模和銷售已經站上了巔峰,往后企業發展應該依靠什么?繼續擴大規模增加產量,恐怕已經難以持續。
金融危機后中國加快了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告別對經濟高增長的依賴,特別是最近兩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巨大的市場需求不復從前。2011年之后,沈陽機床集團的銷售收入開始慢慢下滑,2012年銷售收入165億元,2013年降至157億元。
“機床行業已經進入了薄利時代,加上需求的萎縮,我們必須轉型,方向就是由傳統制造企業轉化為現代工業服務企業。”張樹偉說。
按照沈陽機床集團的計劃,今后將機床出售改成租賃模式,需要使用機床的企業不用再購買,而改為根據使用時間付費;在銷售模式上也允許廠商分期付款。但這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如果對機床由出售改為租賃,回款時間必然延長,企業自身并沒有能力負擔。據東興證券今年9月初對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的評級報告,截至2014年6月,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的應收賬款已經達到65.8億元,應收賬款占2013年營業收入的比例達89%。
對此,沈陽機床集團想的辦法是開設金融租賃公司。據了解,國外的工業企業開設金融租賃公司非常普遍,GE、西門子、德瑪吉、IBM、卡特彼勒等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的金融租賃公司。
但沈陽機床集團從2011年開始申請金融租賃牌照,至今也沒有申請下來。
今年3月13日起實施的中國銀監會令2014年第3號《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主營業務為制造適合融資租賃交易產品的大型企業作為金融租賃公司發起人,應當滿足對營業收入、盈利等十一項要求。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對其他條件都滿足,只有第四條一直難以達到:最近1年年末凈資產不低于總資產的30%。也就是說,負債率不能超過70%。
現實情況是,東北許多老國企一直是靠負債來擴大規模的,國家并沒有太多的投資,所以企業的負債普遍在70%以上。據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的年報,2013年沈陽機床集團的負債率是86%。
沈陽機床也想過其他商業模式創新,比如對二手機床的以舊換新,對舊機床回收進行再制造。這又遇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回收二手機床時,客戶無法給有殘值的二手機床開發票。“目前我們采取的手段是通過給4S店和經銷商稅點,讓人家替我們回收二手機床,讓4S店給我們開發票。但是稅點就是凈利潤,白白的凈利潤給人家了。”楊新偉說。
這都是一些很細節的小問題,但是基層企業就是像沈陽機床集團這樣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這些是中央政策所觸及不到的,還需要各個部委各個地方政府配合解決。
在采訪其他東北國有企業時,經濟觀察報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國有企業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是把一批歷史遺留的空殼企業剝離掉,另一個是給企業更明確的市場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