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碼的環保督察,對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的生產都提出了很高的環境要求。達不到環保標準,工廠不能開工,相關產能一定要關閉。這就會倒逼相關企業使用環保設備,開展和實現綠色制造。”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綠色制造聯盟專家組成員渠慎寧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方面,利好政策加快落地,也在提高地方和企業開展綠色制造的積極性。《中國制造2025》部署實施的智能制造工程、綠色制造工程等五大工程目前已經全面啟動;工信部統籌各地工業發展基礎和產業布局,批復同意寧波等12個城市和蘇南5市、珠江西岸、長株潭、鄭洛新等4個城市群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工信部于7月28日到8月3日,對擬入選2017年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示范名單進行了公示。
賽迪智能制造測評工程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安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制造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方向已經明確。
“不容忽視的是,在通過綠色制造實現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點。比如,綠色制造往往需要上一些環保項目和環保設備,這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一些企業不一定能負擔得了這部分成本。”渠慎寧說,“最近工信部指導成立了首個國家級綠色制造聯盟——中國綠色制造聯盟,提供了一批綠色制造專項資金,每年大概在10億到20億元的規模。對于那些上了環保項目的企業來說,如果通過工信部的相關認可,符合綠色制造的標準,將獲得一定的設備補貼。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開展綠色制造的積極性。”
|
|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一周內進行,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3、本網原創的新聞,未經本網允許,私自轉載者,本網保留追究其版權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