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德國巴馬格的,工業機器人是ABB的,自動貼標打印設備來自意大利,那邊的設備有日本的、美國的……”走進蘇州盛虹集團全資子公司國望高科的數字化車間,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投料、卷繞絲餅、碼放、裝箱、封箱、貼標打印等自動化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然而,盛虹集團巨資引入的智能生產線絕大多數來自國外。
盛虹高度自動化的無人車間,是近年來我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工信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工信部確定了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實施一年來,它們的平均生產效率提高了3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9.5%,研制周期比過去縮短了35%。2016年,工信部又啟動了63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目前,這109個項目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不過,伴隨著智能制造試點的推進,國產裝備的短板也逐漸顯露。以機器人行業為例,目前,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60%以上份額。其中,技術復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市場份額約為90%;作業難度大、國際應用最廣泛的焊接領域,國外機器人占84%;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機器人市場份額更是超過90%。
“2010年,武漢美的月產空調50萬臺,員工1萬多人;如今,月產55萬臺,員工只有3000人。”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工程部設備經理劉趁偉介紹說,近年來,武漢美的開始大規模使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并實施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去年,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調外機生產線在美的武漢工廠投產。在這條130米的生產線上,設有46臺國外品牌庫卡和安川的機器人,每隔18秒,便有一臺空調外機下線。“智能制造使企業人均效率每年提升20%,產品質量也大幅提升,良品率達到99%以上。”劉趁偉說。
高端數控機床同樣是國外品牌的天下。“我國消費了全球數控機床的一半,但80%以上的高端數控機床從歐美日韓進口。”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介紹說,2016年我國高端數控機床進口額近30億美元,平均單價高達23萬美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