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了5倍多,從2013年以后,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其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013年的1/5,到2014年達到1/4,去年則接近1/3。 在此背后,是中國方興未艾的機器換人熱潮。世界機器人大會秘書長徐曉蘭告訴記者,盡管從全國看,尚未出現大面積的機器換人現象,但在以廣東、浙江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早已出現了這一趨勢性轉變。 她表示,一方面,上述地區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正在倒逼制造企業以機器換人;另一方面,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生產方式正向精細、柔性轉變,原來的人工操作可能難以承接新的工作,企業也招錄不到所需勞動力,也只能進行機器換人。 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看來,機器人產業的布局與機器換人的現象多有重合。他指出,當前機器換人在區域分布上最為集中的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其中,珠三角以廣州、佛山為代表,工業機器人應用量非常大;長三角以上海、江蘇為代表,機器人制造的幾大巨頭在此均有布局。 此外,他表示,目前潛力比較大的地區有兩個,其一是環渤海地區,遼寧、唐山等地的工業機器人發展迅速;另一個則是以重慶為代表的內陸地區。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向記者表示,中國企業的傳統優勢是低成本、勞動密集,機器換人需要最多的是科技、資本密集度較高的產業,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將伴隨著就業人員的重新配置。 不過,徐曉蘭不認為機器換人會帶來就業問題,她認為機器換人本身就是人口紅利消逝的“果”,當前急需培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技術工人,從而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機器人產業機遇挑戰并存 嶄露頭角的機器換人大潮,為機器人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根據去年工信部等三部委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國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 根據IFR預測,到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臺;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在80萬臺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150以上。 從世界范圍看,2015年全球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平均值為66,其中工業發達國家機器人密度普遍超過200,然而中國這一數值只有36,由此看來,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 可是,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做好迎接大規模機器換人的準備了嗎?徐曉蘭對此并不太肯定,在她看來,目前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仍不成熟,自主創新、核心零部件仍然脆弱,盲目地大規模推進機器換人,勢必導致直接從國外進口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甚至整機,使得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相讓。 從結構上看,工業機器人主要由本體、伺服電機、關節減速器和控制器四大部件組成。目前,除本體外的三大關鍵部件中,減速器和伺服電機基本被國外公司壟斷,國內機器人整機制造企業在關鍵部件配套方面受制于人,基本沒有議價能力,甚至整機制造成本與進口整機倒掛,在與國外企業的市場競爭中非常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