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自動化步伐的加快,未來中國將成為超級機器人大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大大增長。然而,在中國工業機器市場,目前85%的伺服電機是外資品牌,而本土企業,大多數仍處于研制試驗階段,幾乎沒有工業化的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
伺服電機一般安裝在機器人的“關節”處,機器人的關節驅動離不開伺服系統,關節越多,機器人的柔性和精準度越高,所要使用的伺服電機的數量就越多。
機器人對關節驅動電機的要求非常嚴格,因而對電動伺服驅動系的要求也很嚴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快速響應性,電伺服系統的靈敏性愈高,快速響應性能愈好;
2、起動轉矩慣量比大,在驅動負載的情況下,要求機器人的伺服電機的起動轉鉅大,轉動慣量小;
3、控制特性的連續性和直線性,隨著控制信號的變化,電機的轉速能連續變化,有時還需轉速與控制信號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調速范圍寬,能使用1:1000~10000的調速范圍;
4、體積小、質量小、軸向尺寸短,以配合機器人的體形;
5、能經受得起苛刻的運行條件,可進行十分頻繁的正反向和加減速運行。
另外,由于國產伺服電機有待升級,導致國產機器人發展困難。國產伺服電機目前的現狀是,小的不小,大的不大!這個怎么理解呢?小功率伺服電機,小型化不行,普遍偏長,比如輕載機器人常用的200W和400W伺服電機,目前多摩川的TBL-imiNI系列伺服微電機、松下的A6、安川的Σ7電機短小精致。
反觀國產伺服,普遍較長,外觀粗糙。這在一些高檔的應用上不行,尤其是在輕載6kg左右的桌面型機器人上,由于機器人手臂的安裝空間非常狹小,對伺服電機的長度有嚴格要求。
其次是信號接插件的可靠性一直飽受詬病。國產伺服需要繼續改進,而且接插件的小型化、高密度化也是趨勢,與伺服電機本體的集成設計是個很好的做法,目前日系的伺服電機很多就是這樣設計的,方便安裝、調試、更換。
伺服電機的另一個核心技術是高精度的編碼器,尤其機器人上用的多圈絕對值編碼器,嚴重依賴進口。沒有實現國產化,是制約我國高檔伺服系統發展的很大瓶頸。編碼器的小型化也是伺服電機小型化繞不過去的核心技術。縱觀日系伺服電機產品的更迭,都是伴隨著電機磁路和編碼器的協同發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