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有關專家那里了解到,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基礎領域在制造業擴張的同時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發展水平稍顯落后,長期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外來“植入”性強,自主基礎研究不足,底層技術和配套產業基礎技術支撐乏力、發展不均衡。通過“舉國之力”實現的重大技術裝備的突破多是整機領域,無法實現全產業鏈布局。 專家表示,這就造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空心化”的癥狀。現在,我國高端裝備的基礎關鍵零部件,特別是運動部件,如閥門、伺服電機、發動機、減速機、自動變速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不久前,國家發布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提出工業強基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任務,決定制造強國戰略的成敗。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與工業發展相協調、技術起點高的工業基礎體系,基本滿足高端裝備制造和國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總體看,國家基礎工業的欠帳比較多,近幾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領域投資了將近100億元的資金,但和其他科技重大專項動輒幾百億元或上千億元的投資相比還是很少,更和基礎產業龐大的產業規模以及復雜的產業體系不相匹配。 專家認為,目前的工業強基專項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工業基礎上千億元的資金需求。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應該認真梳理下游產業的需求,遵循問題導向、聚焦突出矛盾和明顯短板的基本原則,注重解決產業鏈的瓶頸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推進計劃,明確重點任務,重點突破。 行業要活 我國裝備制造行業要依靠市場引導企業發展,引導技術發展方向,激發業內企業活力,不能僅僅局限于生產產品,同時還要開拓多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從單一的的產品供應商轉變成綜合方案提供商、結合上下游成為復合供應商、亦或是融入互聯網技術開拓業務范疇。記者在采訪工程機械的相關企業時發現,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內如徐工、柳工、臨工等諸多企業都已經成功地開發了多種商業模式,使企業發展效率更高、手段更靈活,行業發展也更健康穩定。 我國裝備制造業運行進入中速增長期,轉型升級已啟動,但前行艱難。這時我國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核心技術亟需突破,裝備制造業國有企業改革困難重重,中小型企業面臨可持續發展難題。 有關專家表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裝備制造業下行壓力有望趨緩趨穩,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并將在底部區域繼續運行一個較長時期,直至轉型升級明顯收效,方可進入本輪經濟調整的回升階段。裝備制造業在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核心基礎零部件、綠色裝備等多個方面會有較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