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機器的橫空出世可不是“閉門造車”的結果,它是泰利與國家機械研究總院進行產學研深度融合,歷時三年打造出來的。泰利的每一項科技成果,都根植煙臺高新區豐厚的創新創業土壤。據統計,煙臺高新區已同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全區科研院所和科研機構近30家,累計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105項。
“政府不僅要當好紅娘牽線搭橋,而且成為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推動力量。高新區將產學研繼續升級,推出‘政產學研金’的創新發展新模式,要讓全要素協同發力。”煙臺高新區管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機械行業普遍不景氣的行情下,政府能夠如此堅定地支持企業創新,給我們很大的鼓舞。”邵東強說,就在企業發展和新技術研發一度陷入困境的時候,泰利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000萬元。這得益于由高新區管委出資1000萬元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資金。
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通過推行“政產學研金”融合,將企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緊密起來,打造完善的技術鏈和公共技術平臺,堪稱產學研3.0版。
所謂“1.0”版指企業與院校“點對點”對接;“2.0”版指由地方政府引入院所,建立分支機構;而到了“3.0”版則是成果轉化、產業園區、公共平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新型政產學研合作模式。生物園是由高新區管委和綠葉投資集團聯合打造的公司化生物醫藥產業平臺,采用企業化運營管理。園區還設立了先期1億元的“省級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子基金”,為園區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進駐項目除了可以使用園區的平臺外,還可以獲得園區天使基金的投資,打通了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就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