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經濟信息社在南京發布“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16)”,報告篩選出22個樣本國家,其中我國名列第二梯隊,是智能制造的“先進型”國家。該報告還指出,從發展格局來看,傳統的制造業強國依然呈現較強的競爭實力,而亞洲等新興經濟體在世界工廠時代的積累也讓他們呈現出較大的競爭優勢。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推進智能制造,能夠有效縮短數控機床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于提高數控機床產業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培育經濟增長新能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推進智能制造,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于提高我國制造業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那么,我國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需要注意哪些關鍵點?
關鍵詞一:機器換人
在當前制造業人力成本高、“用工荒”逢年初必至、企業處于轉型艱難期等情境下,不少傳統制造企業視“機器換人”為至寶,一些省市也對此給予了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大力支持,希望能以此促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等傳統制造業的更新換代進程。但事實上,“機器換人”“無人工廠”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還相差甚遠。
其實,工業自動化只是智能制造的基礎步驟,真正的智能制造則必須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要求。日前,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董事霍爾格·科爾博士也指出:“中國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所衍生的制造業升級絕不等同于“機器換人”。人擁有最高智能,任何時候都不該被忽略”。
關鍵詞二:大數據
2016年,“智能制造”這個詞的關注度一直在飆升。對我國而言,要實現智能制造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呢?日前,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指出,“智能制造的本質是數據的制造,但很多企業對數據的認知水平不足。得大數據者得智能制造之天下”。
從互聯網化到數據化再到數據社會化,數字化轉型正成為勢不可擋的熱潮,顛覆和重塑各個行業。而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與突破提供了必要條件。從全國看,目前大數據產業發展最好的三個地方是北京、深圳和杭州。對企業來說,數據中心的建設最不可或缺的是人才。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大力培養數據人才,包括首席數據官、數據總監、數據工程師等。
關鍵詞三:工業軟件
12月6日,在參數技術公司(PTC)2016年用戶大會上,英諾維盛公司總經理、中國發明協會常務理事趙敏教授應邀做了題為《智能制造與軟件定義制造》的主旨講演。趙總以“三體智能模型”給出了軟件定義制造的機理,指明了工業軟件對智能制造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工業的核心從來離不開制造。制造的定義伴隨時代的變化有所調整,但是其核心內容一直沒變。所謂制造,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把原材料加工成為某種產品的過程。
在談及智能制造與工業軟件的關系時,趙總指出,智能制造的發展離不開軟件,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離不開軟件,特別是工業軟件。軟件是實現智能互聯的使能器,未來必將是萬物互聯。而實現萬物互聯的前提,是軟件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進入到物理實體的每一個角落。未來,必然是網絡泛在,軟件泛在,數據泛在,知識泛在。人們可以像使用水、電、燃氣一樣,來使用網絡,使用知識。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有軟件的功勞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