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能預見到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我們會與機器人有更多有意義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各機器人系統之間會進行更自動化的整合。舉例來說,你想在網上買一雙新的運動鞋,虛擬聊天機器人在了解你的鞋子需求后,機器人會與其他的系統溝通(如亞馬遜)幫你訂購運動鞋。亞馬遜流水線的機器人接到指令后會很快將運動鞋進行自動打包、發貨,另一個運輸機器人會幫你把運動鞋送到門口,所有這一切可能在一兩個小時內完成。這將大大提升整個系統運行的效率。
正是看到了這一廣闊的前景,同時為了滿足各行業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加大了對機器人的研究和投入。根據知名科技調查顧問公司Technavio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預測,2016年至2020年全球機器人行業的研發投入復合年增長率將會超過17%。各大科技公司也在機器人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并購和投入布局,例如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機器人初創公司KivaSystems;2013年Google在一年的時間里就收購了7家機器人創業公司,包括鼎鼎有名的波士頓動力和RedwoodRobotics。2015年整個機器人行業發生了15起大額并購交易,交易額創歷史新高,2016年國內的美的集團收購了德國上市機器人制造商KukaAG。
回到國內的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市場,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企業客戶層面也得到了認可,中國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巨大。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3C制造業密度僅11臺/萬人,比起歐美發達國家來說未來仍有幾倍以上的提升空間。但就產業鏈來說,機器人產業鏈上游包括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三者合計大約占機器人成本的75%左右)等零部件,中游是機器人本體,下游是系統集成,相比國外機器人行業在中上游領域的集中研發和突破,目前國內機器人企業多集中在下游系統集成環節,對應的就是國內過去兩年的服務機器人熱潮。上游核心零部件由于技術門檻較高,目前國內八成以上依賴進口,而且采購的成本要比外企自用高三五倍以上,但隨著國產機器人廠家在控制器、伺服系統和減速器上自主研發生產逐步實現,預計未來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速度會加快,進口替代空間巨大。而且隨著美的等大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不斷投入和應用,在應用端也會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