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根據功能不同,機器人又被分為一般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其中,一般機器人是指只具有一般編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機器人,目前我國生產的機器人大多數屬于這一類;智能機器人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大多數專家認為智能機器人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大功能特征:一是具備對不確定作業條件的適應能力;二是具備復雜對象的靈活操作能力;三是具備與人緊密協調合作的能力;四是具備與人自然交互的能力;五是具備人機合作安全特征。無論是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最終都將發展為具有學習能力的智慧型機器人。我們一般將智能機器人又稱為下一代機器人。隨著3D視覺感知/認知、力覺傳感器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與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下一代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可以完成動態、復雜的作業使命,實現多機協同,并與人類協同作業。
為進一步搶占國際市場,提升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性地位,各經濟強國躍躍欲試,紛紛制定發展規劃,以圖搶占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先機。目前,德國政府推行“工業4.0”戰略,構建“智能工廠”,打造“智能生產”,其重點課題之一是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合作。美國2013年提出了“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將圍繞制造業攻克機器人的強適應性和可重構的裝配、仿人靈巧操作、基于模型的集成和供應鏈的設計、自主導航、非結構化環境的感知、教育訓練、機器人與人共事的本質安全性等關鍵技術。2015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機器人新戰略》,并在其五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研究開發下一代機器人中要實現的數據終端化、網絡化、云計算等技術”。韓國政府近年來陸續發布多項政策,旨在扶植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2012年韓國公布的《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22》,其政策焦點為支持韓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搶占智能機器人產業化的先機。在美、日、歐等技術強國的大力推進下,近5年來下一代機器人樣機、示范應用、乃至實用系統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