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日本制造早期也曾受到廉價質低的困擾。對此,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德國制造的質量蛻變;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實施“質量救國”戰略,促使日本制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以此為鑒,我們應從國家層面牢固樹立質量立國意識,以標準為先導強化質量管理,并在全社會引導樹立質量誠信文化。 對制造企業來說,應走出以規模換成本、以成本換價格的競爭模式,樹立以科技、質量、品牌為先的發展理念。我國制造企業踐行制造文明,應對消費者存敬畏之心,不讓低質產品流向市場;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同時要在全社會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將就”到“講究”是中國企業打造百年老店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此外,整個社會的消費理念也應從追求“價格低廉”轉變為“高質有效”。隨著中國制造告別低成本、規模化競爭以及消費群體結構的變化,企業、消費者、商業營銷形成的“物美價廉”的消費訴求有待轉型。當前,我國一大批偏好性能、愿為高品質埋單的消費群體正在興起,這意味著消費理念的變革、對“價廉物美”觀念的部分揚棄,并很有可能把中國制造帶到新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