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多為系統集成商。根據國際經驗來看,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更接近于美國模式,即以系統集成商為主,單元產品外購或貼牌,為客戶提供交鑰匙工程。與單元產品的供應商相比,系統集成商還要具有產品設計能力、項目經驗,并在對用戶行業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提供可適應各種不同應用領域的標準化、個性化成套裝備。中國機器人市躇礎低、市場大。中國機器人產業化模式較可行的是從集成起步至成熟階段采用分工模式。即美國模式(集成)-日本模式(核心技術)-德國模式(分工合作)。
從產業鏈角度看,位于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的企業依次是機器人單元產品制造商、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和工業自動化集成商。現在,歐美、日本等一些國際工業機器人公司,在中國不直接提供機器人自動化系統的集成服務,而是將機器人單體銷售給系統集成商,由系統集成商再對終端用戶。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普及將為國內相關系統集成商帶來發展機遇。
從國內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看,下游客戶對系統集成商的項目經驗、研發水平、資金實力要求嚴苛,行業進入門檻很高。我們認為有兩類企業將在未來行業大發展的背景勝出:一類是有很強技術研發底蘊,項目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如新松機器人、博實股份、天奇股份、華恒焊接(擬上市)、華昌達(收購德梅柯)等;另一類是在某些行業如自身領域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和了解,擬在自己行業推廣工業機器人,如安徽埃夫特(背靠奇瑞汽車)、慈星股份(紡織機械)、銳奇股份、巨輪股份(輪胎行業)、軟控股份(輪胎行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