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機床行業沖擊相當大,今年上半年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5813家企業統計)同比增長5.7%,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29.1%,其中國有企業同比負增長9%;進出口呈現雙降,出口同比下降36.2%,進口同比下降18.5%;利潤連續10個月負增長,有接近40%的企業虧損。上面的數字表示機床行業形勢嚴峻。但國內市場很大,尚有約40%(金額)的機床進口。國際市場上,如2008年機床產值為850億美元,而我國為140億美元。有市場就有希望。金模網CEO、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機床行業的競爭也不外乎成本、質量、品種、技術,在成本上似乎相當長時期內我們占優勢,如果我們在質量、品種上進一步做好,逐步奪回國內進口部分,增加出口,機床行業應該大有希望,前途光明。
機床行業建國后一直是重點發展行業之一。"文革"前,通過引進蘇聯技術,已基本建成完整的機床行業體系,特別是重型、精密機床已能基本滿足國內建設的需要,為國防尖端工業作出了貢獻。改革開放30年來,機床技術水平、數控化、產值等也有了長足的進步,2008年,我國機床產值列世界第三位,數控化率達20%。然而放眼世界,我們與國際先進技術差距仍然很大。我國機床行業產量世界第一,而產值才達到第三,實是大而不強,技術上僅居世界二流水平。2008年,我國機床進口75.8億美元,居世界各國首位,而出口僅為21億美元,國產機床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僅為61%。同時,進口的產品在數量上并不多,但技術附加值極高,價格昂貴。出口的產品數量多,價值也低,多為勞動密集型或材料型(如鉆頭、磨料等)。
我國機床質量大致上列于瑞士、德、日、意、法、美、英、西班牙之后。上世紀60年代末,在精密機床專案的推動下,我國生產的坐標鏜床、齒輪磨床還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80年代,有的機床廠為德、日企業來圖制造質量較為嚴格的機床,并且做得很好,還出口了相當數量。在那時的基礎之上,如今我國的齒輪磨床產品在國際上屬上流水平。
品種數似居德、日之后,近年來有長足的進步,如發展了多坐標聯動、數控復合加工機床等高檔數控產品。但仍難滿足軍工、汽車等行業的需要。
機床行業要發展,就得增強競爭力,努力提高質量,大力發展品種,提升技術水平,以替代進口,擴大出口。多年前機床行經濟情況不大好時,有的企業曾提出"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種來發展"我們以此作為行業的長期發展方針。
質量與成本
(1)提高重視、健全組織、將質量形成企業文化。其中,較為重點的是企業生產、利潤與質量之間的矛盾如何處理。由于大部分對企業和領導的考核,利潤是硬指標、質量則是軟指標,這就會造成企業領導對質量工作的重視打了折扣。美國有些上市的機床公司每年要追逐較高利潤,導致質量上不夠重視,最終逐步使得企業喪失競爭力而倒閉;而有的日本企業寧愿不上市,以免股市影響其經營理念。
(2)制定全面、高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一是將國際標準的驗收指標合理適當的壓縮為企業標準,自我加壓而不是走邊緣路線,借此提高精度保持性,延長使用壽命,贏得用戶信任。二是適度制定嚴格的企業標準,如零部件、裝配及外觀等,以保證整機性能指標。
(3)立樣板、樹榜樣。企業以某個質量上乘的機床作為樣板,使大家看得見、摸得著,這對提高質量較有成效。
上世紀80年代,濟南第一機床廠為日本馬扎克公司來圖制造車床,并由日本公司出口美國;南京機床廠為德國Traub來圖制造數控車床,德方派人駐廠驗收,并返銷該國。后來只因企業對此類合作認為監督太嚴、掙錢不多而不愿再做,也有因企業經營不善、資金困難使得這樣的合作沒能堅持下去。事實上,這種的形式對提高產品質量,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是值得借鑒。
其實,企業也可選些國外質量上乘的機床,通過測試積累質量數據,并以此為樣板。
(4)加強工藝紀律,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提高素質、有針對性的進行質量工藝攻關等。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國機床可靠性差、故障率較高及服務力度不夠的情況,應把產品質量問題解決在出廠之前。眾所周知,機床故障率呈浴盆型曲線,即機床使用初期故障率較高、中間較低,且長期穩定。因此,建議企業要充分做好機床出廠前的監測工作,甚至不同工況多日連續試運行或經數月使用后再出廠。
(5)提高國產配套件質量。絲杠、導軌、軸承、液氣密件、強電、弱電甚至冷卻、罩殼等零部件無一不影響機床質量。進入WTO后,機床零部件、配套件、材料等國際配套已很方便,盡管進口零部件質量較好、可靠性較高,但價格較高。過多使用國外配套件不僅會削弱企業競爭力,而且對國內產業鏈的發展也不利。建議將質量放在首位的同時,對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多扶持、共同提高。
品種與技術
(1)擴大設計隊伍,多種方式培養提高設計人員。發展品種關鍵是設計隊伍質與量。讓設計人員在國內外多看看(如展覽會、工廠等)給機會在職"充電"學習,尋找機會參加國外合作設計。
(2)多種方式引進技術。引進技術仍是發展品種的捷徑,應參考前些前的成功經驗,少花錢,辦成事。
a.單純的花錢買圖紙。這種方式在上世紀50年代就買蘇聯圖紙發展了一大批品種,似較成功。但80年代引進西方圖紙成者較多,但敗者亦不少。如北京機電院引進Cincinati公司的立式加工中心、北京第一機床廠引進Coburg公司的龍門鏜銑及濟南第二機床廠引進的Verson公司壓力機,效果較好。但北京第二機床廠引進豐田公司的臥式加工中心,濟南第一機床廠引進Mahon公司的工具銑型加工中心均不成功。這兩個失敗有多方面原因,但前者(豐田機)得用很多國外配套件,成本很高,沒有市場;而后者為Mahon公司即將淘汰的產品,剛性似較差,沒有市場前景。
b.合作生產式引進。如濟南第二機床廠"技改"需一批龍門和柱式鏜銑床,該廠與法國Forest公司協議,購買其產品并帶進技術,現已制出多種產品,似較有競爭力。
c.買歐美破產廠的圖紙。國內似有企業花了不多錢買了一些圖紙。這種情況較復雜,機會雖然難得、但所買圖紙可以馬上應用。
d.委托外方(合作)設計。現在歐、日似有這樣的設計機構,但價格不菲。
e.引進國外人才,在國內(外)主持指導設計。
(3)樣機測繪改進創新,發展品種。我認為這仍是較經濟快捷的方式。企業對樣機經充分檢測試驗、分析后,不侵犯其專利,在吃透專利內涵基礎上加以改進并創新。這種做法并不違反專利權的規定。機床的結構自蒸氣機時代的天軸皮帶驅動,到電機齒輪箱傳動,進而至伺服數控,不同的階段有較大的變化,但同一階段機床結構的變化大都是漸進的。我們生產的C620車床,X63銑床原型來自蘇聯,而1935年德國Schlesinger的教課書上,就能找到類似德國廠家生產的機床結構。
國內這些年進口了很多先進機床,設計類似機床時可多去現場看看,并收集有關資料,既可觸類旁通,又可類比創新。
(4)大膽創新,試驗求證。隨著數控、伺服、材料技術的迅速發展,機床技術近年來有較大的進展,如多坐標聯動,雙絲杠驅動,直線和回轉力矩電機,高速電機等。創新要大膽,分析要細致,應用要通過試驗求證。為此,建議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機床試驗室。
企業吸收新東西既要敏感,但不能盲目跟風或不經試驗而應用,應避免以前曾用普通塑料作動力蝸桿,水泥作床身等作法。
(5)積極利用計算機技術。計算機功能、速度、軟件有飛速的進展,積極利用極有助益。前十年CAD基本上是二維,現在三維很普遍,機床強度、剛度、振動的計算也少復雜些,仿真造型也快一些。通過網絡,可以收集到海量的有關信息,如同類產品的樣本、專利、配套件的資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