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顯現出負增長趨勢,行業主導產品如金屬加工機床尤其是金屬切削機床負增長很明顯。照此趨勢,全行業全年也很可能出現負增長,目前主要是作為機床行業非主導產品的磨具磨料、木工機床保持較快增長,整體數據有所拉動,金剛砂、超硬材料等原材料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能源消耗密集型產品出口未見下滑,未來總體趨勢有望企穩。”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在近日接受《機電商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也在2012年的行業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中指出,大多數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滑的現狀,既源于國內外復雜多變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又是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所必須經歷的發展階段。同時,這樣的形勢也形成一種倒逼機制,為機床行業自身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外部驅動力量。
“要對當前形勢做長期準備”
“此次調整不像2008年次貸危機時那樣,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夠挺過去,必須做好長期艱苦努力的準備。”吳柏林這樣說道,“機床工具行業‘由小變大’相對容易,加大投資只能擴大規模,而進一步實現‘由大變強’則意味著企業不但要做出產品,還要做的比別人強,需要克服的困難更大。因此,結構調整、提高中高檔產品的競爭力是一項長期任務。”
而面對大環境如此不利的形勢,不少企業已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理性對待、認真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調研報告》舉例指出,一些產品結構調整較好、創新成果產業化較快的企業,如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有限公司、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沈陽高精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南京工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等,注重細分市場和新產品開發,在更高層次上采取了具有變革意義的有效措施。特別是那些能夠提供成套成線技術和設備、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企業,滿足重點用戶需求的同時也避免了同質化競爭,這些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都相對較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并為企業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采訪中,吳柏林也表示,我們一方面要做好長期準備,另一方面也要有信心消除形勢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高等院校、企業相應人才很多,企業必須重新調整發展思路,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進行研究,機床工具行業未來發展潛力仍十分巨大。”
新興產業對機床需求量大、品種多樣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在2012年的行業調研中,走訪了12家航空航天、軍工、汽車、船舶、能源等重點領域用戶。
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國產數控機床在重點用戶領域應用的總量還不算多。在一些加工工序不算復雜的企業,如某些軍工企業,國產機床占比較大,達到總設備的60%左右,但都以中低檔數控機床單機應用為主,其中大部分是二軸的經濟型數控車床、三軸的加工中心和數控銑等,出廠年份也都比較早。但在一些高端應用領域,比如在航空企業,使用的主要是大型、復合、精密、多軸聯動高檔機床,要求機床具有高剛性、高效率,對難加工材料進行切削,占比很小的國產機床往往只能用于一般工序或作為輔助設備,很少進入關鍵制造工序。
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在國產金切機床負增長、成形機床低速增長的情況下,進口的高檔機床仍在增長,金屬加工機床累計進口同比增長3.3%,成形機床進口同比增長9.4%,與國內企業實際產銷形成巨大反差,說明了市場需求結構的升級。同時,外資品牌在國內增長突出,也進一步反映出我國中高端機床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的現狀。
吳柏林說:“近年來,機床行業發展很快,但行業自身的提升仍落后于市場需求的提升,國外產品能夠滿足的市場需求,國產設備卻滿足不了,說明我國中高端機床產品缺乏足夠競爭力。目前的市場需求情況也是低端產品需求下降,高端產品需求堅挺,而且有增無減。隨著國家有關政策的逐步出臺,市場對于機床產品必將會有更多更高的需求。”
他特別指出:“我們了解到,國家鼓勵的新興產業市場對于機床工具需求較大,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汽車、航空航天,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鼓勵政策陸續到位后也將啟動部分市場。今后一段時期,各重點領域在對機床工具產品的需求方面總量很大,不同用戶有不同的重點,需求的產品結構各有不同。”
《調研報告》中也總結道,來自航空航天領域的用戶的設備需求主要是針對鈦合金、高溫合金等難加工材料的加工機床,以及針對鋁合金及合成材料零件的加工設備。汽車領域則提出未來將對加工中心、電火花加工機床、液體研磨擠壓機、高精密磨床、硬車、熱處理設備、表面處理設備以及裝配線和測試設備等17大類產品具有較大需求。其他領域用戶對中高檔數控設備以及成套設備和交鑰匙工程的需求也將會越來越多。
重開發輕產業化局面亟待打破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這十年來也取得了成績,但還是跟不上世界潮流,差距擴大了。只有中高檔產品競爭力提高了,機床行業才能真正做到‘既大又強’。”吳柏林指出:“當前,我國機床行業最主要的矛盾依舊是高端市場需求有增無減和國內機床行業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今后幾年機床行業的主要任務仍舊是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以突出中高檔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重點,將科技重大專項開發出的高檔產品產業化。中高檔產品競爭力包括‘軟’、‘硬’兩方面:硬件,包括機床工具產品提高穩定性、可靠性等質量指標;軟件,主要指的是提供給用戶高水平的服務,做用戶的‘總工藝師’。”
“國民經濟調整轉型對機床行業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吳柏林這樣說,“一方面,國民經濟調整轉型使市場發生很大變化,由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投資轉變為向高水平、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方向投資,重點鼓勵符合發展這種方向的投資,因此投資規模縮小,市場對于機床的需求減少。由于用戶的結構優化,飛機、輪船、汽車等對裝備的需求水平更高,硬件本身要求提高,對軟件如服務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數量’少了,‘質量’的要求高了。”
而吳柏林所說的雙刃劍的另一方面是, 相對而言,機床行業本身結構調整的速度并不快,不夠理想,突出表現在低檔產品制造能力過剩,高檔產品缺乏足夠競爭力。高檔機床品種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他說:“十年來,我國機床企業的確開發了很多新產品,但是許多‘填補空白’的新產品局限在實驗室里、展覽會上,在市場上很少見。科技成果不能很好地實現產業化成為制約機床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前提是科技成果已經轉化為生產力。”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產業化比例已經達到70%~80%,而我國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吳柏林認為,重開發、不重產業化的原因是在強調“產學研用”相結合時忽略了企業的主體地位。針對目前個別存在的“以立項為目標:“以國家為基本投資主體,以領導為基本觀眾,以評上科技進步獎和高級職稱為最終目標,以倉庫為最終歸屬”現象,吳柏林指出:“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應該與市場結合,考慮市場和用戶的需求,不能讓‘既不上市場,也不下現場’的組織和部門成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主導,項目也不能局限于科技成果獎和專利的申報。企業應該成為科技投入、課題立項、產業化和整個研發的主體。”
他同時強調:“為應對行業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企業更需靜下心來,聚精會神地對關鍵技術做艱苦、細致的潛心研究。所以,我們必須摒棄‘心浮氣躁’的作風,這種作風表現為:產品重開發、輕產業化,工廠重設計、輕工藝,技改投入重硬件、輕軟件,企業經營追求規模不追求特色和實際經濟效益,企業發展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可持續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