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家高層動作頻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赴歐盟進行中歐領導人會晤,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與東盟各國共議經貿往來。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穩外貿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兩大外事活動被寄予了格外高的期望。
穩增長政策出臺以來,國內投資需求逐漸趨穩向好,但是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外貿甚至一度陷入負增長。形勢之嚴峻從外匯占款的變化中可略窺一二,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較上月減少174.34億元,這已經是外匯占款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當然,外匯占款下降的貢獻因素中,也包括使用外資數量的下降。19日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下降1.43%。外貿形勢的超預期惡化也是今年以來經濟增長不及預期的最重要原因。
越是經濟形勢不好,貿易摩擦就越盛行。這不僅反映在中國與歐盟和美國等傳統市場中,印度也“不甘寂寞”,據報道,印度業界向印度反傾銷局提出了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等地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或部分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相互依賴逐漸增強,不合理的貿易保護不僅將傷害各國經濟增長,而且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有百害而無一利。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困難,唯有各國攜起手來,相互諒解與磋商,把經貿合作推向深化,才能克服當前面臨的經濟困難。畢竟,唯有結構性改革,才是解決當前經濟困難的良策,而不是無謂的相互“傷害”。
在這方面,中國可以說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一方面,中國致力于國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哪怕在經濟下滑時期,也是穩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在上周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溫家寶就表態:“中國是負責任的長期投資者,將繼續通過適當渠道參與解決歐債問題”。期待中國的誠意能得到歐盟的良性回應,進而通過磋商來解決貿易摩擦。
外貿穩增長,在穩住歐美傳統市場的同時,也應積極開拓新興國家市場。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指出,截止到2012年的8月,為東盟各國產品減免關稅約500億元人民幣。實際上,中國已對東盟國家90%以上的產品都實行了零關稅,東盟國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相對容易,相比之下,中國對東盟各國的出口進展緩慢,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9月17日,《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正式發布,該規劃對金融體制的改革提出了量化指標,計劃到2015年末,把直接融資占融資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5%。規劃還對市場關注的國際板、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存款保險制度等做出了部署。金融體制的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相信規劃的出臺將推動金融體制改革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