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是加工制造所有工業設備的基本設備,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部門。其中加工各種精密復雜零部件的高檔數控機床,是行業技術前沿、各工業強國競相爭奪的戰略高地。
當前國內外機床制造業的趨勢是:精密(靜態精度和加工運動精度、熱變形/振動的監測和補償,加工精度達亞微米級)、高速、復合(一次裝卡完成所有工序加工)、智能(融合信息與機器人技術,自行感知分析加工狀態和環境信息并采取應對措施)、綠色(節能降耗、控制噪聲粉塵等)。歐洲國家提出的工業4.0戰略及智能制造等概念,已取得階段性突破。隨著智能化理念的深入,機床正向個性化定制及全面解決方案發展。
現代機床技術的進步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步的必要支撐。我國工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但還沒有甩掉大而不強的帽子,其中一個重要短板,就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相比西方有不小差距。尤其是作為“工業母機”的機床工具行業,其技術差距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由大向強邁進的關鍵性障礙。我國要提升產業鏈水平,真正成為制造業強國,必須盡快扭轉這一局面。
一、我國機床工業發展歷程
(一)曲折發展期(1949—1999年)
我國的機床制造業奠基于新中國初期,從一片空白中起步。“一五”時期,在國家工業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建立了號稱“十八羅漢”和“八大金剛”的一批機床骨干企業(包括18家機床廠、4家工具廠和2家砂輪廠)。在此基礎上,各地方陸續建設了本地所屬機床廠,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滿足了當時國內工業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一批部屬機床綜合研究機構(號稱“七所一院”的大連組合機床所、北京機床所、濟南鑄鍛所、成都工具所、鄭州磨料磨具所、廣州機床所、蘇州電加工所,以及鄭州六院),以及37家面向全行業的專業研究所和企業設計部門(“二類所”),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體系。
六七十年代,為沖破國外技術封鎖、解決尖端工業急需,國家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協調各有關部委,調配全國力量,組織了數次機床技術攻關,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包括各型號高精度機床、關鍵零部件及相關檢測儀器,縮短了與國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