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為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工信部積極搭建智能制造國際合作平臺,主要包括參加第六次中美商貿聯委會產業和競爭力對話,開展中美工業互聯網專題研討,與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和智能制造領導力聯盟開展交流合作;與德國經濟能源部簽署《中德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成立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在智能制造系統架構、信息安全與功能安全、工業軟件、無線通信等9個方面達成共識;組織開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應用示范,遴選14個中德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等。
辛國斌指出,面向未來,世界各國制造業仍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國應進一步深化合作,與各國共同促進制造業發展。為此,他提出五點建議:
深化交流合作。在現有對話機制、交流合作平臺的基礎上,促進中、德、美、瑞典等有關國家的企業、研究機構和社會團體,采取多種形式共同開展產業政策、技術創新和產品項目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尋求在先進制造業發展、傳統產業改造、智能制造以及綠色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拓展重點領域合作。本著互利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推進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
加強標準化合作。進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標準合作機制,在智能制造領域組織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制定一批通用標準并向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推廣,推動第三方服務機構在評測、認證方面的互通、交流與合作。
開展試點示范經驗交流。積極推動信息共享和機會分享,為開展多邊、雙邊智能制造合作創造良好的條件。發揮各自優勢,推動離散制造、流程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等方面的示范推廣。同時,積極鼓勵有關國家企業參與現有政策框架下的試點示范項目,開展經驗交流。
加強人才培訓交流。利用政府互訪、行業對接、學術交流、展會論壇等機會,推動多(雙)邊智能制造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者和科技人員加強交流。探索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方面的人才交流培訓模式,鼓勵大學、職業學校及培訓機構與企業加強交流合作,如共建制造業實訓中心,為智能制造發展培育更多人才。
10年內建成智能制造支撐體系
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發布了《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領,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為重要抓手,著力提升關鍵技術裝備安全可控能力,著力增強基礎支撐能力,著力提升集成應用水平,著力探索培育新模式,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
《規劃》提出了推進智能制造實施的“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規劃》明確了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等十大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