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對于將“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對接也并不樂觀。他多次呼吁,作為“中國制造2025”關鍵一環的中國機器人行業要避免重蹈汽車業的覆轍。隨著制造業轉型,2014年中國已經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快速成長的市場,可能是“餡餅”,也可能是“陷阱”。
一方面,中國全面對接“工業4.0”有現實難度,另一方面,從德國自身角度來看,向世界輸出“工業4.0”其實也是德國在制造業面臨種種危機之后的自救措施。上海微技術工研院SOC高級經理武潔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德國之前依靠企業技術上的優勢在海外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大量的德國企業正被中國企業收購,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投資者正以大約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購德國公司。從年初到目前為止,中國投資者已經向24家德國公司發出了收購提議。除了庫卡,中國化工以10億美元收購德國先進的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生產商克勞斯瑪菲集團;北京控股以15.9億美元收購一家德國高科技垃圾能源公司。面對中國企業對德國企業的收購潮,據德國《時代周刊》報道,德國政府正考慮收緊外資投資法規,以保護本國企業不受中國投資者收購。這種對本國企業收購條款的收緊,更多的是體現了德國從上到下各個層面對于本國制造業深重的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