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將人民的福祉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提出了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這要求我們產業、企業發展有新的定位,不僅僅要求發展速度提升,更重要的是以不犧牲勞動者福利為前提提升產業的發展質量。而其中的關鍵則是生產效率的快速提高,需要我們裝備工業,特別是機床工具行業,提供新的支點。
當前全球制造業的競爭已是全產業鏈的競爭,任何層面的競爭,都可以追根溯源,最后傳導至基礎制造技術領域。反過來看,機床領域的競爭力,或者說裝備工業的競爭力,決定了工業行業絕大多數領域的競爭力。也有人形象的比喻,機床行業給工業行業產業升級提供了一架梯子,它決定了產業升級的速度和高度。這從美國搞再工業化,大力發展機床產業也可看出跡象。2012年9月美國機床工業核心訂單達到6.67億美元,同比增長13.4%,環比增長40.7%。而近17年來,僅有兩個月份的訂單額超過6億美元。美國制造業技術協會稱2012年將會是美國機床產業迄今為止最好的年份。
面對愈加復雜的全球經濟形勢變化,未來能否實現經濟總量的翻番目標,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對裝備制造業,特別是機床工具行業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思考,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如何在新形勢下,把握方向,抓住機遇,創新驅動,攻堅克難,實現由機床大國到機床強國的轉變。
構建機床工業創新驅動的生態系統
近10年來,機床工具行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已連續八年位居世界金屬加工機床第一生產大國和第一消費大國,但也連續八年成為機床產品第一大進口國。這說明我國機床國際競爭力仍然不強。從盈利能力來看,2012年1~9月我國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的利潤率是5.3%,但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率為7.6%,除去這一部分,我們自主品牌的企業利潤率僅為4.9%,低于行業平均利潤率。就行業技術而言,為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提供裝備和服務方面急需突破性進展,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發展滯后等問題亟待解決。
當然,這是表面問題,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們需要構建機床工業創新驅動的生態系統,建立一個新的以科學和知識為主要動力的發展模式。
這要求我們進一步了解機床行業的本質特點,機床是各種先進技術的集成,它是一種通用性技術。國外也有一些專家總結為關鍵的使能技術(key enabling technology)。它的特點是能夠向多個行業提供解決方案,這使得我們在技術方面的任何投入可能在多個領域獲取回報,產生范圍效應。可以說是“花一門心思,賺多家錢”,越是高端的機床產品范圍效應越大,可獲取的價值空間就越大,所以說高端機床是高附加值產品,國外一些高端機床的毛利率可以達到40%,甚至50%的水平。
作為通用技術的另外一個特點在于,很多技術進步來自于上下游領域的技術進步。我們在促進多個行業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行業的發展不僅僅要靠機床企業本身,而是要聯合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一起打造一個有利于產業創新的生態系統。很多創新發明都是機床企業向下游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時產生的。
這也要求我們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時不要僅僅在產品層面,或是一兩個點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系統性的突破,構建一個有機的系統。德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現代機床產業從美國傳到德國,德國一邊模仿,一邊聯合研究機構、用戶企業,構建自己的系統,他們站在更高的高度,吸收自己在數學、物理學等方面的基礎優勢,從產品背后的工藝、技術所需要的原理性的知識著手,同時抓住下游產業快速成長的機會,最終實現了超越,日本和韓國也是如此。這些國家能實現超越,重點在于不能僅僅從一個產品出發走向另一個產品,更多的是要借助先進產品的研發創建一個完整的系統,我們重大專項的出發點也是如此,通過國家的支持,配合企業建立起我們國家機床工業的創新系統。
利用數控專項契機構建一個開放的、有活力的創新系統
發展數控技術歷來是我國機床行業確定的重點目標,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的一個重點行業,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目前,國家已經把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2009年開始實施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已成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數控機床專項的實施從頂層設計時期,就考慮了科技重大專項不僅僅是搞技術研發,形成一批重大戰略產品,更是要促進數控機床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2014年數控專項項目建議征集工作正在著手組織開展。建議相關企業,要抓住目前的大好時機,依托重大專項,構筑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基礎性研究力度,為行業的整體能力提升奠定基礎;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行業由大變強的強大力量,促進行業科學發展。主機廠商要與終端用戶開展全方位合作,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滿足終端需求;企業就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提供成套成線產品及全面解決方案;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堅持產品結構調整,不斷適應市場需求新變化,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戰略主動。
我們希望企業,要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好這個平臺,構建一個開放的、有活力的創新系統,我們的很多機床企業已經實現了從資金積累到技術積累的跨越,而下一步應該走向創新發展,我們必須對機床行業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一個認識是,現階段機床行業的發展使得我們應該更多地圍繞著創新來構建競爭力。機床行業是一個建立在知識和科學上的行業,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暢通的系統,來保證知識和科學源源不斷地轉向行業的生產力。這需要我們的企業加大產學研結合,合理借用外力,加強技術深耕細作,實現超越。這個階段將是異常艱苦的階段,我們的企業任重道遠。德國企業能做到,日韓企業能做到,我們也應該可以。
第二個認識是,企業要善用市場之力,要注重商業模式創新,技術的生命力更在于能夠在市場上實現價值,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我們才能實現以市場之力反哺行業創新。機床是個傳統產業,但也要走這條路,脫離了市場價值實現,我們空談技術創新沒有任何意義。圍繞著市場需求創新是起點,在市場上實現價值才是終點。例如,盡管美國的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率先開發出了液晶顯示技術,但由于制造成本過高,沒有找到合適的產業化途徑,一般消費者難以承受一臺液晶顯示器,結果日本企業引進技術,先用于工業領域,最終主導了技術發展。因此,我們的機床企業要認識到,創新是個系統工程,僅考慮技術層面不夠,還應該考慮產品的出處,考慮到產品開發、制造后續的事情,這需要和市場打交道,企業更擅長。
第三個認識是,技術的積累和傳承對于機床行業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從體制機制上對于這種技術傳承提供支持。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研發模式、政策安排、企業管理、甚至人才教育模式上協同調整。德國的很多機床企業是家族企業,血緣關系保證了關鍵技術可以穩定的延續,所以,這要求我們機床企業要努力地從兩個方向去發展:一個是橫向的,企業必須加強和上下游的聯系,形成協同發展;一個是縱向的,企業應該具有一定的體制機制,注重內生發展,注重技術的傳承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