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但是,由于物價帶動人工費用上漲,智能手機和便攜式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的代工企業為尋求廉價勞動力,已開始加速進行工廠轉移。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富士康于1988年進駐廣東深圳,隨后為了尋找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區,應對勞動力資源緊張,逐漸將工廠向中西部遷移,以降低用工成本。這些中西部地區包括山西太原(2003年)、重慶(2009年)、四川成都(2010)、河南鄭州(2010年)、貴州貴陽(2013年)等。 可以說,“中國制造”正在面臨空前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危機是威脅也是機會。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徹底改變現有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改變國家間的比較優勢,進而重塑各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深刻影響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和進程,對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言這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和同樣巨大的機遇。與美國、德國、日本等世界制造強國相比,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結構層次偏低,發展方式粗放,大部分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快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型。 “工業4.0”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中國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規劃中為期5年的時間限制,規劃年限擴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長期規劃,主要圍繞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以前,我國制造業技術含量不高,一直處于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在工信部的積極推動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為制造業的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毫無疑問,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更快速地帶動兩化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向制造業的全面嵌入,將顛覆傳統的生產流程、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生產制造過程與業務管理系統的深度集成,將實現對生產要素高度靈活的配置,實現大規模定制化生產。這一切都將有力地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制造企業的兩化融合之路,離不開軟件企業的幫助。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一直是兩化融合領域切實的實踐者。易往信息有多年信息化規劃和實施的經驗,對制造企業生產和實施過程中的技術和數據進行跟蹤、提取和反饋,彌補計劃層和實施層中間的空白,使生產流程形成閉環,全面輔助管理人員的工作和規劃。從生產計劃開始,易往信息的解決方案就計算規劃著整個生產流程,從計劃、采購、原料、運輸、生產等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著每一個數據,讓設備與設備對話,這與信息物理系統CPS的理念不謀而合,是“工業4.0”落地的可靠選擇。 企業界沒有永恒的神話,只有適者生存的法則。面對當下全球化的態勢,企業勢必不斷地學習和理念更新,才能在變化劇烈、快速的環境中超越對手,持續領先。我們制造企業應注重企業信息化的建立,建立適合當前國內形勢的高效信息平臺。同時,企業應保持創新的“常態化”,不斷在產品、技術、市場、流程乃至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進而提升企業經營的敏捷性,快速響應環境變化,最終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浪潮沖擊、技術變革加快和商業環境更加不確定的時代中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