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床鑄造行業約起源于19世紀末期。二戰之后,日本機床業與美國(和歐洲)在制造技術上存在相當大的差距。1956年,日本政府通過了“特別措施法案”來促進本國機械工業的發展。該法案通過在資本借貸程序上設定優先權、規范進口許可以及提供稅收優惠等政策創造出一個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的機床鑄造業。
此外,日本國際貿易和工業部(MITI)還通過對進口機床設定配額和關稅來保護國內產業。
基于對美國、日本和德國機床制造業的比較研究,有學者提出,“日本使用產業政策來修正市場缺陷,并支持推行長期戰略的企業,最終成功實現發展目標”。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支持性產業政策所創造的適宜的外部環境對日本機床鑄造業的崛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日本許多廠商已經或正在臺灣擴大低價格機床的生產。在臺灣通過依靠合資企業進行生產和代工,機床生產成本可以下降2~3成,日本廠商希望以此抗衡在中國和東南亞存在競爭關系的中韓廠商等。
據了解,西鐵城集團旗下的西鐵城精機宮野公司計劃開始委托臺灣友嘉實業集團代工生產低價格機床。西鐵城精機宮野公司負責提出產品的主要功能和成本,然后將設計、原料采購和制造委托給友嘉實業。作為第一步,將在年內把用于切削金屬棒、制造汽車零部件等的車床的制造委托給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