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是中國制造業提升競爭力、防止產業空心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從長遠來看,中國需要通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在未來較長時期維持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優勢?! ⊥苿咏Y構轉型升級,首先必須明確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方向。我認為,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方向是建立更加協調的結構關系,使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更加協調,使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傳統產業的發展更加協調,使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更加協調,使經濟增長更多依靠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使我國經濟成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代表工業4.0方向的智能制造將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是國家戰略,但同時,我們也要補好工業2.0、工業3.0的課,在技術標準、質量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的能力。 實現這些目標將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在“三期疊加”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們同時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的任務,必須把握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平衡,既要在結構調整中實現經濟較快增長,也要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條件下實現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要通過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構建起與結構調整的目標和任務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要通過加快新一輪對外開放,實現資源在更大空間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推動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提升、制造業和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 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抉擇。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必須進行重大戰略和政策安排: 第一,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可以看到,上一輪,中國制造業靠的是“大”,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下一輪,中國制造業必須靠“強”,打造先進的制造業是做強中國經濟的脊梁。如何理解這個“強”?或者說達到什么標準才算是真正的制造強國呢?重要標志是“三個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具體來說,必須做強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由加工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專利、融資、投資、品牌構建、商業模式、物流體系延伸;必須掌握核心技術,促進制造業向產業鏈的高端延伸,推動加工貿易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發展。中國只有處于價值鏈中高端位置和產業鏈核心環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變強了,存活下來的制造業更強了,才能算是真正的制造強國?! 〉诙?,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企業和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專、精、特、新”專業化生產企業。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十家最賺錢的企業當中,中國有4家企業入榜,全部都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一家工業企業?,F在我們類似華為、中興、海爾、聯想這樣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跨國公司太少,如果能夠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那么中國經濟轉型就可以說成功了?! 〉谌?,為制造業發展與轉型創造法治、誠信、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核心。今后,制造企業靠“山寨”這種方式已行不通了。在新的發展階段,企業要形成競爭力,必須通過建設更加完善的創新制度體系和市場環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顯著提升對知識創新的保護水平,改善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真正放開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制造業領域,同時政府要提供配套政策和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在制造業領域的創新發展。政府只有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放手讓企業成為市場創新的主體,多提供支持,少進行干預,才能使我國經濟迸發出強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