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擁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產品,如火電、高鐵、核電等。但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效率低、金融服務不配套,成為制約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突出問題。在倡導和著重強調轉型的時代,中國裝備制造業面臨著轉型的問題,從過去完全靠銷售產品的產業開始走向以市場服務為依托的產業。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在升級,金融行業包括銀行、租賃公司等也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裝備制造業和融資租賃的結合恰恰是這個轉型最佳的契合點,也是現在大家在探索的一條道路。
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從機床產業的角度詮釋了產業轉型的趨勢。關錫友稱,中國的產業發展光靠自己肯定不行,金融好比血液,要流到任何器官。要想實現真正的產業轉型和升級,金融對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最重要的支撐,除了這個支撐之外還需要載體,所以,要想從傳統制造商轉向工業服務商,服務存量是核心,沒有金融的力量做不到,沒有網絡、沒有技術也做不到。融資租賃可以按照用戶的使用時間收取租金,會出現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對客戶而言更加合理。融資租賃不僅僅是一個產品銷售的工具,更是一個綜合服務的紐帶,其核心內涵是貼近客戶而不是遠離客戶,只有真正了解客戶,走進客戶,才有可能實施轉型升級。
據記者了解,在對產業轉型的金融需求和金融租賃轉型方向上,業內專家認為融資租賃業和裝備制造業可以從以下切入點實現良性互動:一是共同拓展目標市場,建立適當的客戶營銷的聯動,共享客戶資源。二是拓展整個環節全流程的服務。針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經營需求,提出配套的全流程的金融服務,打通流程的各個環節,使物質流與資金流配合與銜接。三是打通存量資產與金融市場的連接。企業會形成大量的存量資產,這種存量資產可能在企業的環節,也可能在金融資產的環節,而這種資產往往都是權益性的。把存量資產推向市場,可以暢通資金流,使得企業資金循環與外部循環能夠暢通連接,同時也能豐富金融產品。
金融資本與技術是裝備“走出去”的根基
現階段,很多企業反映,在海外爭項目、談合同時,一個利率、一個匯率,是壓在身上的兩座大山,難以輕裝上陣。出口信貸是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最初的資金來源,但中資銀行比外資銀行信貸利率報價普遍高出1至1.5個百分點。由于裝備制造業項目投資規模大、期限長,1個百分點的利差常常相當于幾億甚至十幾億美元。再加上信用擔保等其他成本,外方業主往往不愿意接受如此高昂的買方信貸,導致一些項目難以落地。
為此,發達國家海外投資的重要經驗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緊密結合,以金融資本劃分勢力范圍,以產業資本搶占市場和戰略資源。當前,大部分國際裝備市場已經被發達國家占領,在此背景之下,中國企業作為后來者,主要是在發達國家資本輸出相對不足的亞非拉國家開展業務,但他們十分依賴我國提供資金支持。加之我國銀行在這些地區的境外分支機構網點少,業務領域狹窄,不具備提供大規模融資的能力。相反,我國銀行主要在發達國家設立分行,明顯存在著業務區域錯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范必認為解決“走出去”企業的融資困境,關鍵是找到便宜的資金來源。目前,國內的融資成本、資本收益率普遍高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期限錯配問題比較嚴重,“走出去”企業很難從國內資本市場拿到低利率的長期資金。相反,國內外匯儲備充足,通過一定轉化機制,可以成為“走出去”的資金來源。
在對中國和歐美國家的融資租賃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進行細致研究的基礎上,博厚方略創始合伙人周劍振提出,產融結合的核心是充分理解客戶需求,以技術為基點,把產品、服務和資金結合在一起,提供有競爭力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國內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周劍振概括了融資租賃促進裝備制造業的三大主要應該考慮的問題。一是融資租賃如何定位。融資租賃要從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全局來看,不能只看自己,不能只看銷售。因為融資租賃需要規模,需要管理全鏈條的風險。二是融資租賃應該為誰服務。首先融資租賃可以服務于信用低的客戶,更要服務于信用好的客戶。通過設備和實業的發展了解信用低的客戶,發現業務的可行性。通過產品創新,讓很多原來不用融資租賃的信用好的企業愿意用。三是產融如何結合。這需要從研發階段全鏈條考慮,甚至切入到研發和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