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和日本由于歷史等多種原因,經濟技術交流比較頻繁,相互之間滲透較多。臺灣機床行業無論是主機廠、功能部件廠還是配套工廠,所生產的產品在技術上都比較成熟。
自美國上世紀60年代發明數控機床之后,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采取了很多刺激本國數控機床生產及保有量的政策,最著名的是允許數控機床兩年折舊期。在80年代初,日本數控機床的擁有量和生產量在當時超越美國占到了世界第一。所以80年代很多日本企業在大陸合資以設備入股。
由于當時亞洲經濟特別是大陸沒有開放,日本是以臺灣作為機床配件生產地的,這種技術積累刺激了臺灣機床制造業的高速發展。
相對來講,臺灣機床的性價比是不錯的,臺灣跟大陸的關系也決定了大陸對臺灣機床的持續購買力。從技術儲備、市場甚至臺灣的地緣關系,都促進了臺灣機床制造業的發達。
臺灣機床企業的產品,大多定位在面廣量大的中檔產品上。高檔次機床他們自知與德國、瑞士等先進國家的水平有差距,所以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中檔產品作為發展目標,并不斷將規模做大。這幾年在大陸銷售的臺灣機床都屬這種檔次,雖然性能和技術指標不是最先進,但比較實用,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