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國際化的時候,總是會聽到“企業應該怎樣國際化”。我認為所謂國際化,只是中國企業在發展中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國的某些大企業在實施國際化過程中,往往把國際化當作目的,這樣,往往會失敗,或者變成國際化的雞肋。
不是任何企業都需要走國際化的路,也不是走了國際化的企業就有多么值得肯定。判斷企業是否成功,只需要看他是不是賺到了錢。
國際化成功的中國企業,往往是被逼上國際化的道路,這才符合市場的規律。干得好好的,沒有必要非得國際化。天獅算是一個例子。這家企業創業時候投入數千萬元開發和生產保健品,并決定采用直銷的銷售模式,可是直銷在中國是禁區,所以,被迫到國外發展,很成功。至今有百分之八十的產品還是銷售到國外。如果當初國內可以大舉進行直銷模式,如今的天獅,也許只是一家在中國賺錢的企業。
國際化作為一種手段,能提供給中國企業的啟發是在如今的全球市場的視野內,除了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之外,還有巨大的一塊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也并非只有歐美東亞這幾大塊。企業在國內市場覺得有局限的時候,就會投向他可能有優勢的國外市場去。這就是一位中國著名的國際企業領袖提出的“比較優勢論”。即在技術上、成本上、管理和營銷上有比較優勢的那些市場。海爾進軍美國無優勢可言,浪費了很多可貴的資金用于做無把握的嘗試,除了在全球幾塊最貴的廣告板留下海爾的印記,增加了企業的政治影響力,創業未半,而中道尷尬遇阻,實在難以為繼,而又不得不勉力為之。殊為可惜。
現在已經不必面向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的啟蒙教育,或者各種手法的宣介。中國企業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了相當多的企業自發在國際市場范圍內思考問題的階段了。如果沒有考慮這些問題,說明企業的發展階段還沒有到那個程度,不用心急。例如去年我聽到某個企業家向我咨詢有沒有合適的法語翻譯人才,那么我就知道他已經盯上了非洲的市場。我們只需要隨便看一看珠三角城市的某個快遞公司的運貨單,就知道我們的企業早就和全球市場接軌了。這在他們看來,也許都算不得國際化這個高帽子,只是他們視野中正常的生意。
另外,再多說幾句閑話。從各種書本上摘抄段落,大談各國文化差異與國際化人才的某些作者和講師們,實在是可愛的緊。真想在那個國外市場做生意的人還不至于蠢到需要拜讀您的大作方知該如何著手,沒有哪個生意人會在書齋里做生意。所以,我真心盼望多讀到那些親歷國外市場的生意人的感受。《牛津管理評論》
編輯推薦成功之路失敗經歷人在職場心情感悟技巧方法晉升有道職場寶典論壇原創麗人攻略白領故事經管案例經營之道客戶溝通職場人際溝通寶典客戶管理管理閱覽人力管理名企人力財務管理管理真經求職攻略培訓寶典求職新聞職場測試面試寶典管理專題熱訊排行最新職場資訊商務文檔火熱下載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