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朱森第在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就制造系統的演進和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大家做了分享。在這樣一個話題下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和智能制造這個目標兩者之間的關系,第二個話題是智能制造和制造業智能化的推進對我們國家的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個極好的機遇期,第三個是機器人產業就我自己的認識對今后的發展路徑提出的一些看法。
制造業對一個國家來說太重要了,尤其對中國,因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機。講到制造,制造本身是一個經濟活動,制造活動又是靠制造系統來得以實現的,制造系統的演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標志。制造系統把人類文明進步當中的科學技術的成果,思想理論的精華和社會人文的認知都凝結到制造系統里面,可以說某一個經濟時代,也可以拿制造系統來衡量,因為馬克思講看一個時代不看你生產什么,而是看你用什么東西來生產。我們所熟悉的不同時期的制造系統,從最初的人和簡單的工具,到后來流水線機器化的生產,一直到后來自動化的生產線,人逐漸逐漸減少,機器人在制造系統里面逐漸逐漸的增加。這樣一個制造系統的演進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個制造系統的演進究竟有什么樣的標志,我認為有兩個很重要的標志。第一個標志就是人力在制造系統中所占的比重,我是講人力,不是講人,第二個是制造系統中固化的人的知識和經驗,我們可以看不同的時代我們制造系統基本上人力逐漸在減少,而固化的制造系統里面的人的知識經驗這個比重逐漸在增加,以至于現在進入智能時代我們機器都賦予了智能,從原來的機器變人機器似人,人似機器這樣一個時代就變成將來很多機器都具有人的智能。這樣一個過程制造的智能化這個過程,這個過程最終的目標要實現智能制造。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說我們經歷了數字化的制造,經歷了網絡化的制造,最終我們要做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概括起來說我認為就是實現這個系統的六個自,自度量,自適應,自學習,自執行,自感知,自決策。為什么要把制造的智能化和智能制造兩者加以區別,因為目標和過程兩者如果當成一回事的話,就會把我們的路徑模糊,路徑模糊的最終是目標的延緩。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制造的智能化和智能制造兩者加一定的區分,更加清晰我們發展的路徑,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更早的達到智能制造這樣一個目標。
因為制造系統是實現制造智能化的一個載體,這個載體我們講系統的輸入就是市場的需求和個性的需求以及原材料和零部件,最終的輸出是產品和服務。對產品本身輸出的產品我們并不在意它是否智能化,如果講制造的產品一定要智能化,對流程工業來說不適用,對離散性的制造也許有一定的作用,流程性制造的石油最后變成汽油變成煤油,冶金工業變成鋼材,建設工程變成水泥,難道我們這些產品也要智能化嗎?但是制造必須是要實現智能化的。因此我們整個制造系統當中要明確,制造系統里面的重點是什么?是各類智能制造裝備裝置的匯集形成了這個智能制造系統。因此我在這里面還要加以區分的是智能產品,智能裝備與智能制造裝備的區別。
智能制造裝備我所列的這些都是屬于實現智能制造,或者說制造智能化必不可少的,缺了這個你無法實現制造的智能化,也無法實現智能制造,而這些智能制造裝備當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裝備當中的主要智能制造裝備,數控機床是,機器人也是。我所列的這些工業機器人,在我們的智能制造過程當中是必不可少的。有物件的搬運,有工藝的操作,還有特殊需要的這樣一些工業機器人,當然我這里沒有把服務機器人擺上??梢韵胂裎覀冎圃爝^程如果沒有這樣一些機器人,我們能實現智能化嗎?以至于最后我們要實現六個更的時候,這樣的智能制造我們就更沒有手段了。
因此,制造的智能化實際上我們就是要做到生產效率更高,資源的消耗更少,單件的成本更低,生產的產品品質更好,品質更好里面包括個性化的需求能夠滿足,市場的響應速度更快,對環境的影響更小,這六個更是我們制造的智能化應該去追求的。這樣就是我們不必一定要說達到智能制造的六個自才有可能做到這六個更。
由于我們智能制造現在的熱度很高,大力的推進,因此對機器人這個產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期。這張圖表明了我們2010-2016年機器人市場的需求,很可喜去年市場占有已經到了33%,未來機器人發展的產業的前景也非常好,我們有了一個規劃,這個規劃從基礎的零部件的、材料的、整機的等等都做了一個很好的規劃,這個規劃使得我們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還看到,這幾年當中我們智能制造的這樣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這個市場的規模也是一年比一年大。這個市場當中我們細分可以看出機器人的自動線這個市場340億元的市場,這給機器人產業帶來多大的一個機遇,我們再按離散性制造和流程性制造兩個分開來說,離散性制造里面汽車這個產業也是一個很大的份額,流程這個市場也有很大的份額。從這個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機器人的市場在中國可以說是方興未艾,前幾年的井噴時期雖然過了,現在依然還是一個非常旺盛的時期。從全球來看主要的機器人市場的分布主要還是在汽車制造業,那我們國產機器人的產量和銷售量的占比這幾年也是在不斷的增長,剛才曲道奎理事長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2017年上半年跟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也是比較高的。
第三個話題,我們機器人產業市場這么好,產業如何能夠健康的發展。我想提出我個人的幾個看法,我覺得這個產業的健康發展有這么幾個關鍵,第一個把握市場,七五、八五我們國家的機器人市場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就是我們的市場還不夠成熟,因此七五期間4800萬的投入,八五期間4000萬的投入,當時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大的數字,現在已經不以為然了,8個億、10個億都不算大數,可是在那個年代是一個大數,我們有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但是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為什么?市場不在我們手里。第二要技術支撐,不要用價格來影響,第三個要理性發展,改變我們原來的思維慣性,第四個要協同創新,現在工信部已經成立了機器人的創業中心,這個中心應該是成為我們國家機器人創新的一個領頭羊,再也一個要品質立業,提高機器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最后一條應用遷移,要發展各行各業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這樣一些提供商。
再有一個隨著新的技術的發展,我們要廣泛的積極的吸納這些新的技術到機器人這樣一個產品里面去,加快我們機器人的進化,我在這里面大體上列了一個從機器人原來基本上靠程序這樣一個過程,最后能夠變成機器人,能夠變成人機協同,機機協同這樣一個過程,這樣就能更好的滿足智能制造的需要。我觀察了我們國家機器人產業密度的變化,2016年我們國家機器人密度是70,跟世界的平均水平還是有差距,按照規劃到2020年要到150,這樣一個變化過程,也就是說我們機器人的密度的不斷的增長跟制造系統的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兩者是匹配的。也就是說隨著制造智能化的推進我們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因此在這個中間,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把智能機器人里面的一些基礎技術掌握在手里,好在國家科技創新2030年的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這樣一個科技重大專項里邊已經對智能機器人的關鍵技術以及實施方案做了一個很好的規劃,里面列出了若干個這樣一些關鍵技術和技術基礎,我們機器人產業應該很好的去攻克。
美國制定了機器人的基礎路線圖,昨天下午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執行委員會專門對重大領域的技術路線2017版做了評議,重大領域里面有一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我在這里想要說的,過去我們若干年的路線圖路線不夠明確,達不到路線圖的作用,因此,近幾年當中我們雖然有了2017年版,我們還應該進一步把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究竟沿著什么樣的技術路線來發展,使得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能夠更加健康。我還希望我們這個行業能夠把我們國家的機器人的產業路線圖進一步的做點研究。我也特別大的期望我們的機器人創新中心真正能夠引領產業的發展,在沈陽自動化所,以及在北京評價創新中心建設的時候,我也特別提到創新中心應該跟我們的各個高校,各個研究機構,各個企業,各個行業的應用緊密的配合,成為引領我們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真正的領頭羊。
這一點,剛剛這個中心建起來,我在這里面只能講我給予很大的希望。我們機器人產業所生產的機器人,機器將來要變成人,人就是要有品行的,機器人的品行我覺得應該有這樣幾個品行,第一它吃苦耐勞,什么樣繁重的活兒都能干,第二個健康長壽,他的NTDF應該是高的,第三個是和藹可親,人機共融,第四個心靈手巧,再細的活兒,包括紡紗這樣的活兒機器人都能干,還有一個聰明伶俐,機器人能夠自主的完成環境變化的這樣一些轉變。
最后我們國家機器人產業這么好的一個機遇期,不要錯過這個機遇期,把我們的路線搞正確,目標明確,路線正確,第一條由“重”進“汽”,我們國家很多汽車廠幾乎沒有成批的國產機器人的應用,怎么辦,就是從現在汽車行業那些勞動力比較繁重的那些工序里面,我們先把這些市場占領,然后再擴張到汽車工業,第二個由“外”而“內”,前不久我到愛福特去調研,國內的生產線上國產機器人進不去,那就先送到國外的生產線上,用好了取得口碑了再回來爭取國內市場,第三個由“孤”到“融”,現在我們的機器人都要用網隔開,將來機器人和人應該是融合的,第四個由“地”入“云”,第五個由“弱”升“強”,第六個,由“機”及“謀”,我們原來從單機提供到能夠把解決方案提供給用戶,最后一個由“單”成“群”,單個的機器人制造企業能夠成為一個產業集群,我想這幾條路我們是可以考慮的,這樣我們國家的機器人產業能夠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