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鑄造機械技術行業內有諸多的瓶頸亟待突破,國內制造企業突破跨國公司、外商的“封鎖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曾經有一家澳大利亞的外商來拜訪企業,希望訂購和生產一批零部件,但是他們執行的是澳大利亞的區域標準。為了能夠通過,客戶郵寄來全英文的標準說明書以及樣品,經過翻譯、談判和反復測試,三個多月的時間才達到客戶的要求,但這其中我們打樣就廢了幾十個,更不要說人力投入。”在濟南萬杰斯鑄造裝備生產有限公司(下稱“萬杰斯”)廠房中,項目車間主任王人民給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鑄造是現代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由于原材料來源廣、可以生產形狀復雜的零件,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而鑄造機械作為為鑄造工藝提供裝備的行業,近年來隨著機械工業的發展,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從2012年開始嘗試接海外的高端訂單,為滿足客戶需要,我們曾經大量翻譯他國標準或相關企業標準,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但是真正到流水線上還有諸多無法逾越的門檻。”王人民接到第一個非洲訂單后,親自生產、打磨了三天才完成了打樣,在車間需要把鑄造件從圖紙“立體化”,特別是在安全要求、精度的測試方法以及設備的兼容性方面,都要面臨挑戰,這制約了他們發展外貿的步伐。
“制造業企業面對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倡議,在進入國際市場中,面臨很多挑戰。例如與外商商務談判中確立驗收標準的問題,由于每個國家的技術水平發展不平衡,其標準的技術水平和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萬杰斯總經理萬杰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他們曾經與外商磋商,一天時間下來雙方筋疲力盡。鑄造機械行業因為各國標準的不統一,給企業國際交流和貿易制造了極大障礙,國際標準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國際貿易發展和國際間技術交流的主要障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