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真本事,當個好工人”,帶著這個執著的信念,吉林石化建修公司東部檢維修一車間鉗工班長李永翔19年來一直堅守在煉油廠轉機設備的檢維修工作一線。4月24日上午,當記者來到李永翔的工作車間,他正一邊檢修設備,一邊給他班上的鉗工講解操作原理。
吉林石化十大金牌工人、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這次采訪李永翔的原因很簡單,他剛剛成為吉林省總工會評出的十大“吉林工匠”之一。這在他沉甸甸的榮譽簿上,又增添了新的一筆。
最樸素的理想,做一個好工人
1998年,20歲的李永翔從技校畢業,被分配到吉化公司,成為一名轉機檢修鉗工。進廠第一天,他就記下了師父的囑咐:“當個好工人,就得有技術,就得有硬本事。”
從技校畢業是中級工,如果按正常評高級工,至少要工作12年以上,李永翔卻只用了4年就把它拿下了。他對記者說:“鉗工這活,需要的是精度,國家標準0.1就達標,我有時要求精度大到10倍,達到0.01的標準。”為了這種達到極致的完美追求,那時他每天都跟著別人去練,不要工時,不要獎金,幫別人干,練自己的技能。到了晚上,按照師傅教的鉗工基本功要領,蹲在廠房里鋸、銼、刮、研……
2010年7月,公司加氫裂化裝置一套進口壓縮機組故障不斷,只能備用。經過李永翔的拆檢、測量、計算,從這臺設備上摳出9個故障點。他帶領班組員工,用1個月的時間對機組進行檢修,逐一解決故障,為工廠節創效益200余萬元。這些年來,李永翔共修復、改造的設備達500余臺(套),在確保設備運行平穩的同時,為工廠節創效益2000余萬元。
做鐵軍尖兵,要迎難而上
光自己行,還不行;整個團隊行,才真的行。2007年,李永翔當上了班長,班上13名成員,承擔著吉林石化煉油系統5套生產裝置近1000臺(套)轉機設備檢修維護任務。堅持班組管理創新,李永翔實施“三級趨同管理法”:班長帶頭鉆研新技術,骨干合力固化新技術,職工全員推行新技術,形成了“不怕貢獻小、不怕效益少、就怕用心找”的革新氛圍。
2014年8月,檢修動力鍋爐4臺大型供水泵,回裝的時候遇到了麻煩,泵體和電機總也對不上。面對只允許有1根頭發粗細的誤差,李永翔和整個班組整整干了13個小時,結果一臺泵也沒對上。就在這時,一本《高等數學》封面上的三角函數解析圖吸引了李永翔的注意,這是他自學大學本科的基礎課,角度、平面,這些數學概念和現場的情景非常吻合。李永翔就從三角函數第一章開始重新學,找公式、畫草圖、算得數,比著電機支腳測尺寸,利用三角函數解決了問題。重新開工不到一天,李永翔的班組就把四臺設備全部順利回裝。后來,這個方法被命名為“李永翔作業法”。班組又相繼創造了“設備轉子快速定位法”“大型設備多支點抬高平移法”“滑躍式平面銼削法”,這些方法形成了“永翔班檢修法”。班長向前一小步,班組前進一大步。
胸有大情懷,重任有擔當
隨著大家對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認識,國家對企業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綠色發展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主題。近年來,李永翔開始關注節能減排:什么設備運轉不正常會造成污染,哪套機組停車裝置排放要超標,甚至設備潤滑油用量都要精細計算……“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看到的天空是灰色的”,李永翔的一句話觸動了工友,大家加入到了綠色檢修行列中,擔當起社會責任。
2011年,煉油廠硫磺聯合回收裝置年處理7000噸酸性尾氣系統多級鼓風機,由于設計問題始終不能長周期運行,導致含硫混合物燃燒不充分。通過拆檢,李永翔和工友們發現了設備安裝誤差是震動超標的根源,他們連續熬了幾個通宵,對設備實施3項技術校正措施,風機達到了長周期運行要求,酸性尾氣排放降到每立方米490毫克以下,達到國家環保排放標準。
有了師傅帶,草根也閃光
2014年7月份才入職的曹寬是李永翔的“關門弟子”。2015年10月在遼寧省錦州市舉行的第七屆全國石油與化工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上,時年23歲的曹寬一鳴驚人,獲得了第一名。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是什么造就了這個菜鳥到冠軍的傳奇呢?
曹寬脫口而出:“是師傅教得好。為了掌握鉗工的各項技術,李師傅帶著我,周六周日也不休息,到實訓基地練習;晚上發微信或者語音聊天也基本都是和技術有關的內容。有了李師傅,想不進步都難啊!”
談起自己最難忘的時刻,李永翔說:“當然是2015年4月28日,我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走進了神圣的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是我一個普通工人能獲得的最高榮譽,我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能夠脫穎而出,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